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FG FR突变胆管癌)是胆管癌中较为罕见且侵袭性较强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方式相对有限。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将对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介入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概述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肝癌的10-15%。其中,FG FR突变胆管癌属于FG FR基因突变阳性胆管癌,其发病机制与FG FR基因异常活化有关。FG FR基因突变胆管癌具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预后较差。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
#2.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对于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有限,且毒副反应较大。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逐渐成为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3.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介入治疗方式
3.1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将化疗药物与栓塞材料混合后,通过导管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增高,同时阻断肿瘤血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对于FG FR突变胆管癌,TACE术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但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控制,以减少不良反应。
3.2 射频消融(RFA)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于FG FR突变胆管癌,RFA术可用于直径≤3cm的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操作技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 微波消融(MWA) 微波消融术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具有消融范围广、疗效确切等优点。对于FG FR突变胆管癌,MWA术可用于直径≤5cm的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尤其适用于邻近大血管、胆管的病灶。但需注意消融范围的控制,以减少正常肝组织的损伤。
3.4 经皮乙醇注射(PEI) 经皮乙醇注射术是将无水乙醇直接注入肿瘤组织,使肿瘤细胞脱水、凝固坏死。对于FG FR突变胆管癌,PEI术可用于直径≤3cm的肝内单发或多发病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但需注意乙醇的注射剂量和注射点的选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介入治疗进展
4.1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针对FG FR突变胆管癌的异质性,制定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肿瘤负荷、肝功能、体力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和治疗时机。
4.2 多模态治疗的探索 联合应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手段,如TACE联合RFA或MWA,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此外,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4.3 新型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发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如不可逆电穿孔(IRE)、冷冻消融等逐渐应用于FG 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这些新型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等优点,有望为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5. 结论
总之,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FG 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方案,联合应用多模态治疗手段,并开发新型介入治疗技术,以提高FG 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朱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