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癌检测方法概览

2025-01-29 01:49:50       15次阅读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是一种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概述肝内胆管癌的检测方法,帮助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和诊断能力。

1. 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肝内胆管癌主要由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突变引起,约占肝内胆管癌的10-15%。FGFR基因突变可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引发肿瘤形成。此外,胆管癌的发生还与慢性炎症、肝硬化、胆管结石等多种因素相关。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肝内胆管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但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

CT检查:CT平扫+增强扫描可显示肝内胆管癌的形态、大小、血供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是诊断肝内胆管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MRI检查:MR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显示优于CT,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肿瘤。DWI序列可提高肝内胆管癌的检出率。

PET-CT:PET-CT可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分期。

3.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9-9是目前肝内胆管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较低,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肝功能检查:肝内胆管癌可引起胆汁淤积,导致肝功能异常,如ALT、AST、ALP、TBIL等指标升高。

胆红素代谢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提示胆管梗阻,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

4. 细胞学检查

胆管细胞学:通过胆道镜或经皮穿刺胆管造影(PTC)获取胆汁样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准确性。

细针穿刺活检:在超声或CT引导下,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内胆管癌的金标准。

5. 分子靶向检测

FGFR基因检测:通过PCR、FISH等方法检测FGFR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判断肝内胆管癌的分子分型,指导靶向治疗。

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可发现肝内胆管癌的其他潜在驱动基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总结

肝内胆管癌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运用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细胞学检查等多种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分子靶向检测有助于发现FGFR基因突变等分子标志物,为肝内胆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希望本文能对肝内胆管癌的检测方法有所裨益,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重视。

周富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结直肠癌的用药指导
上一篇肾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叫“幸运癌”?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