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肾癌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其中动静脉内瘘(AVF)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阻塞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肾癌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以其微创、有效的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引导下PTA的操作流程及技巧,为肾癌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一、超声引导下PTA的适应症和优势
动静脉内瘘的狭窄或阻塞,常见于内瘘术后6-12个月,表现为透析流量不足、静脉压升高、透析效率下降等。对于肾癌患者而言,良好的透析通路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超声引导下PTA适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具有以下优势:
微创:无需开刀,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风险。
精准:超声实时监控,精确定位狭窄或阻塞位置。
快速: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疗效:即时开通狭窄或阻塞血管,改善透析效果。
二、超声引导下PTA的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包括血流动力学评估、血管超声检查等,明确狭窄或阻塞位置。
麻醉:局部麻醉,确保患者术中舒适。
穿刺: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狭窄或阻塞血管。
导丝通过:将导丝穿过狭窄或阻塞部位,确认血管通畅。
球囊扩张:沿导丝送入球囊至狭窄或阻塞部位,逐步扩张球囊,恢复血管通畅。
术后评估:再次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PTA效果,确保血流通畅。
三、超声引导下PTA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精准定位: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狭窄或阻塞位置,避免误伤正常血管。
导丝通过技巧:选择合适的导丝,轻柔操作,避免血管损伤。
球囊选择:根据狭窄或阻塞部位的血管直径,选择合适的球囊,避免过度扩张导致血管破裂。
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
四、超声引导下PTA的疗效评估
超声引导下PTA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血管通畅性、透析流量、静脉压等指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通过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确保透析效果。
五、总结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PTA,以其微创、精准、快速的特点,在肾癌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阻塞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准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可以有效改善肾癌患者的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肾癌患者而言,维护良好的透析通路,是维持生命的重要保障。
李德重
柘城县人民医院南关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