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氧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中。本文将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策略和进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急性心绞痛的定义与分类
急性心绞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或不适。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需求,急性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胸痛症状稳定,通常由体力活动引发,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指胸痛症状在近一个月内加重或新发生,可能预示即将发生的心肌梗死。
急性心绞痛的诊断
急性心绞痛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ECG)的变化。心电图可以显示ST段的偏移,提示心肌缺血。此外,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升高也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对于疑似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
急性心绞痛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绞痛治疗的基础。硝酸甘油是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脏的负荷。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钙通道拮抗剂如地尔硫卓也常用于控制心绞痛症状。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心绞痛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抗血小板治疗至关重要。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它们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抗凝治疗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抗凝治疗也是必要的。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减少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可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外科治疗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一种选择,通过绕过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改善心肌的供血。
急性心绞痛治疗的进展
近年来,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引入,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出血风险。同时,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使用,减少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此外,精准医疗的发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结
急性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是治疗急性心绞痛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易晓红
福建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