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部恶性肿瘤中的一个主要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其病理学分型多样,对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腺癌(ADC) 腺癌是NSCLC中最常见的亚型,约占NSCLC的40%-50%。根据2015年WHO肺肿瘤分类,腺癌可分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等亚型。腺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起病。影像学多表现为周围型肺结节或肿块,部分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腺癌的分子分型多样,部分患者可携带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突变,对靶向治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鳞状细胞癌(SCC) 鳞状细胞癌是NSCLC的第二大亚型,约占NSCLC的30%-40%。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吸烟者,好发于肺中央支气管,常引起支气管狭窄、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鳞癌的影像学多表现为中央型肺肿块伴肺门淋巴结肿大。鳞癌对放化疗敏感,但缺乏明确靶向治疗靶点,预后相对较差。
腺鳞癌(AC) 腺鳞癌是同时含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的NSCLC亚型,约占NSCLC的2.5%-5%。腺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介于腺癌和鳞癌之间。部分腺鳞癌患者可携带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对靶向治疗敏感。
大细胞癌(LCC) 大细胞癌是NSCLC中较为罕见的亚型,约占NSCLC的10%-15%。大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与鳞癌相似,但缺乏明确靶向治疗靶点,预后较差。部分大细胞癌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肉瘤样癌(PSC) 肉瘤样癌是NSCLC中较为罕见的亚型,约占NSCLC的1%-2%。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与鳞癌相似,预后较差。肉瘤样癌对放化疗不敏感,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学分型多样,不同亚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存在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学分型、分子分型、临床表现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对于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靶向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PD-L1高表达的患者,免疫治疗可带来生存获益;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患者,放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对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学分型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个体化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
李悦
江西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