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素与用药规律研究

2025-01-31 01:51:56       3263次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素与用药规律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探索中医证素与用药规律成为提高NSCLC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其与中药治疗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新的防治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并使用中草药治疗的6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四诊基础上的证素辨证方法,结合症状积分和阈值法,确定患者的证候及辨证要素。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进行数据挖掘,旨在揭示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药治疗的关系。

二、研究结果

中医证素分布特点

研究结果显示,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及阴虚内热证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三种证型。这些证型的出现与患者的体质、病程及治疗方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中药用药规律

在用药分析中,温性、寒性和平性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甘味药物占据主导地位。归经主要集中在脾、胃、肺和肝经,这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点和中医理论中的脏腑相关性相符。通过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研究识别出五组核心药物组合,如“白术-陈皮→茯苓”等,这些组合在临床上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和疗效。

三、讨论

本研究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为个性化中医药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及阴虚内热证的高发提示了在治疗中应注重补益气阴、健脾益肺及清热养阴的策略。药物组合的识别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配伍模式,尤其是甘味药物的广泛应用,提示其在调和脾胃、增强免疫力方面的潜在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素与用药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中医证素的辨识和药物组合的优化,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揭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音。

王方文

重庆海吉亚医院

下一篇肝癌的疾病原理
上一篇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分型及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