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筛:守护呼吸健康的防线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健康已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然而,随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及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的叠加,肺癌这一“健康杀手”正悄然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和预后效果均大打折扣。因此,加强肺癌的早期筛查与疾病预防,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认识肺癌:从了解开始
肺癌,顾名思义,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学病变,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绝大多数。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但不限于长期吸烟、被动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石棉、砷等)、家族遗传史以及某些肺部慢性疾病等。
二、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然而,由于肺癌早期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等较为隐匿,且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通过科学的筛查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监测,成为预防肺癌、改善预后的有效策略。
低剂量螺旋CT:筛查利器
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被公认为肺癌早期筛查的首选方法。相比传统X光片,LD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微小结节和早期病变,且辐射剂量显著降低,适合作为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的筛查工具。建议年龄在5574岁之间,有长期吸烟史(包括戒烟时间少于15年)、职业暴露史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LDCT筛查。
生物标志物检测:潜力无限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血液、痰液等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检测也逐渐成为肺癌筛查的新途径。这些标志物包括肿瘤特异性抗原、基因突变、微小RNA等,它们的变化可能预示着肺癌的发生或进展。尽管目前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广阔,有望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三、肺癌的预防策略
除了早期筛查外,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肺癌的发病风险同样至关重要。
远离烟草
吸烟是肺癌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戒烟不仅能降低个人患肺癌的风险,还能减少对周围人的二手烟暴露。对于尚未吸烟的人群,应坚决拒绝尝试,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使用可能释放有害气体的装修材料;室外则应关注空气质量预报,减少在雾霾天气下的户外活动时间,必要时佩戴口罩。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基石。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学会压力管理,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职业防护
对于从事与石棉、砷等有害物质接触工作的人群,应严格遵守职业健康规定,佩戴好防护装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相关疾病。
四、结语
肺癌的早期筛查与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及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肺癌筛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早期发现率;同时,从源头上减少肺癌的发病风险,为公众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呼吸健康,远离肺癌的威胁。
黄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