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2025-01-26 02:24:22       15次阅读

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免疫药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肿瘤治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管理中。然而,这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了解并妥善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免疫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

皮肤不良反应是免疫药物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中以皮疹最为多见。对于轻度皮疹(1至2级,表现为覆盖体表面积小于30%的斑丘疹或丘疹),一般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同时,指导患者避免抓挠,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若皮疹伴有瘙痒,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当中重度皮疹(3至4级,覆盖体表面积大于等于30%的斑丘疹或丘疹,伴有或不伴有瘙痒或其他不适)出现时,需暂停免疫药物治疗。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并加强皮肤护理。若出现皮肤溃疡、感染等情况,应进行局部的清创处理,并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对于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可能还需要皮肤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内分泌不良反应的应对

内分泌系统也常受到免疫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较为突出,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对于甲亢患者,如果症状较轻,可密切观察,暂不处理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以控制心悸等症状。若甲亢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但需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

甲减患者通常需要补充甲状腺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免疫药物还可能引起垂体炎、肾上腺功能不全等内分泌问题。垂体炎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相应的激素进行替代治疗,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可能需要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以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

肝脏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肝脏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在治疗初期,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轻度转氨酶升高(一般为正常上限的1至3倍),可以在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的同时继续使用免疫药物,并可加用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

如果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大(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或者伴有胆红素升高,应暂停免疫药物使用。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原因,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可考虑重新启用免疫药物,但需谨慎调整剂量,并加强监测。

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处理

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腹泻、结肠炎等。对于轻度腹泻(1至2级,腹泻次数少于4次/天),可通过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并口服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

当出现中重度腹泻(3至4级,腹泻次数大于等于4次/天,伴有腹痛、便血等)或结肠炎时,需暂停免疫药物。对于严重腹泻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进行静脉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若怀疑有肠道感染,需进行粪便检查,并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对于结肠炎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待肠道症状缓解后再评估是否继续使用免疫药物。

总之,免疫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肿瘤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皮肤科医生、消化科医生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杨洪霞

青岛市中心医院

下一篇胃癌转移后怎么治疗
上一篇肝癌晚期吃靶向药可以维持几年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