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探秘:揭秘胃黏膜的“隐形伤口”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因素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其中,胃溃疡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胃溃疡,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胃内壁的溃疡性病变,它如同胃黏膜上的一道“隐形伤口”,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那么,胃溃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一、胃溃疡的成因解析
胃酸与胃蛋白酶的侵袭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内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却可能成为“双刃剑”。当胃黏膜的防御机制受损时,这些强酸强酶便会趁机侵蚀胃壁,形成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细菌,它能穿透黏液层,定居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并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溃疡形成。据统计,约80%90%的胃溃疡患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胃黏膜,降低其保护作用,增加胃溃疡的风险。
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通过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削弱其防御能力,间接促进胃溃疡的发生。
二、胃溃疡的临床表现
胃溃疡的症状多样,但典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多位于中上腹或左上腹,常呈周期性发作,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若出现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则提示溃疡可能已侵蚀到血管,需紧急就医。
三、胃溃疡的诊断与检查
胃溃疡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胃镜能直观观察溃疡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周围情况,并可进行活检以明确溃疡性质。此外,X线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也是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
四、胃溃疡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应首先进行根除治疗,常用四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通常为1014天。 抑酸治疗:PPI是首选的抑酸药物,能有效降低胃内酸度,促进溃疡愈合。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能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面修复。 对症治疗:针对腹胀、恶心等症状,可给予促动力药或止吐药。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管理: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饱过饥。 戒烟限酒:烟酒是胃溃疡的“催化剂”,应坚决戒除。 减压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有助于胃溃疡的康复。
手术治疗
大多数胃溃疡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即可治愈,但少数患者由于溃疡面积大、反复出血、穿孔或癌变风险高等原因,需考虑手术治疗。
五、胃溃疡的预防与复发管理
定期体检
尤其是对于有胃溃疡家族史、长期服药史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NSAIDs等药物,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心态平和,是预防胃溃疡及减少其复发的关键。
总之,胃溃疡虽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预后。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守护好我们的“胃”来,让健康常伴左右。
冯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