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防线:深谙肝炎病毒传播,筑牢预防之基
在探讨肝癌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肝炎病毒的感染与传播。肝癌,作为“癌中之王”,其发生发展与肝炎病毒的长期侵害密切相关。因此,科学认识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构建肝癌防线、守护生命健康的关键一步。
一、肝炎病毒:隐形的健康杀手
肝炎病毒是一类能够引起肝脏炎症的病原体,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类,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主要元凶。这些病毒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悄无声息地破坏着肝脏的正常功能,长期以往,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二、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包括不安全的输血、注射、针刺、纹身、穿耳洞等医疗或美容行为,若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极易造成病毒传播。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在皮肤黏膜破损的情况下,也存在传播风险。
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在孕期、分娩时或产后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采取其他阻断措施,母婴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
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当性伴侣中有病毒携带者且未采取保护措施时,感染风险增加。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或接触感染者的排泄物后未彻底洗手而进食,均可导致感染。
三、科学预防,筑牢防线
疫苗接种: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及易感人群的接种,显著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和携带率。对于甲肝和戊肝,虽然疫苗普及程度不如乙肝,但在高风险地区或人群中推广接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输血和注射行为,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和美容服务;不共用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保持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或食用不洁食物;在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减少性传播风险。
定期体检与筛查:对于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静脉药瘾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应定期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已感染肝炎病毒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及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减少酒精摄入,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癌发生的风险。
四、结语
肝癌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各界及个人的共同努力。科学认识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减少肝癌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携手共进,筑牢肝癌防线,为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提醒广大公众,关注自身健康,从日常做起,远离肝炎病毒的侵害,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田希凤
郑州人民医院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