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早筛:守护生命,从“早”字开始
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吸烟习惯及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让“肺癌”二字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然而,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肺癌筛查的重要性——早发现,早治疗,这是预防与控制肺癌,乃至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
肺癌筛查:为何“早”字如此关键?
肺癌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直到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才出现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此时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后也往往不佳。而肺癌筛查,正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在个体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前,检测并发现肺部可能存在的异常变化,尤其是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微小病灶。这一过程,犹如在疾病发展的道路上设下了一道“预警线”,让我们有机会在疾病尚处于萌芽状态时便将其扼杀,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哪些人群应重视肺癌筛查?
长期吸烟者: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年数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大,罹患肺癌的风险越高。
有肺癌家族史者: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其患肺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有所增加。
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石棉、砷、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焦油等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也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结核等,这些疾病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肺癌筛查的主要方法
低剂量螺旋CT:目前,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其敏感度远高于传统胸片,能够发现更小的肺部结节,且辐射剂量较低,适合大规模筛查。
痰液细胞学检查:通过分析痰液中的细胞,寻找癌细胞或异常细胞,但该方法阳性率较低,常作为辅助手段。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目前尚无特异性极高的肺癌标志物,但某些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诊断。
筛查后的行动指南
筛查结果异常,尤其是发现肺部结节时,不必过度恐慌。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的行动应包括:
定期随访: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CT复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 多学科会诊:对于可疑的恶性结节,应组织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健康生活方式:无论筛查结果如何,都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远离二手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肺癌风险。
结语
肺癌虽猛如虎,但只要我们能够提高警惕,重视肺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带来的危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早”字开始,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生命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沈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