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
1. **动脉粥样硬化:**此为冠心病发展的主导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动脉壁内脂质、胶原蛋白、钙盐等物质的积累,导致血管壁增厚、硬化,可能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向心脏。
**遗传因素:**家族史研究显示,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时,其他家庭成员的冠心病风险相应增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易于发展冠心病。
**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规律性锻炼,均可能导致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在内的代谢性疾病,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冠心病风险。
**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动脉逐渐老化,冠心病发病率上升。男性较女性更易在较年轻时发生冠心病。
症状:
1. **胸痛:**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部压迫感、紧缩感或疼痛,体力活动后加剧,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呼吸困难:**心肌缺血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可能引起呼吸急促。
**心悸:**患者可能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有漏搏感,可能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节律问题。
**疲劳:**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全身无力和疲劳,因为心肌缺血影响了心脏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的能力。
**出汗:**胸痛发作时常伴有出汗,可能因为心脏疼痛时身体试图通过出汗降低体温,以缓解症状。
临床表现:
1. **稳定型心绞痛:**常见类型,体力活动后出现胸痛,休息或使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
**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较严重,胸痛可能在休息时发作,持续时间更长。
**心肌梗死:**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心肌细胞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
**心力衰竭:**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肺部充血等。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引起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后果。
了解冠心病的成因、症状和临床表现对于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公众应提高对冠心病的认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冠心病对个人和社会的负担。
孙重期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