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疼痛管理:主动沟通,精准施治 在肿瘤治疗的漫长旅途中,疼痛往往是患者难以回避的伴侣。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健康,更深刻地触及到心理与生活质量。因此,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应充分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向医护人员表达疼痛的具体信息,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这是实现有效疼痛控制、提升治疗体验的关键一步。 一、认识肿瘤疼痛:不容忽视的警报 肿瘤疼痛可源于肿瘤本身、治疗过程(如手术、放疗、化疗)或肿瘤相关并发症(如感染、神经压迫)。它可能表现为钝痛、锐痛、烧灼感、压迫感等多种形式,且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从轻微不适到难以忍受不等。重要的是,疼痛不应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伴随症状而被忽视,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信号,及时准确的反馈对于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主动沟通:疼痛管理的第一步 明确疼痛描述:患者需学会用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疼痛体验。包括疼痛的具体位置(如腹部右侧)、性质(如刺痛、胀痛)、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如活动、休息、药物使用)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准确地判断疼痛原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情感表达:除了生理上的疼痛描述,患者还可以适当表达疼痛带来的情感影响,如焦虑、恐惧、抑郁等。这些情绪反应同样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以实现身心的全面康复。 定期反馈:疼痛状况可能随着病情和治疗进展而变化,因此患者应定期向医护人员反馈疼痛情况,包括疼痛是否减轻、有无新出现的疼痛点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精准施治:多学科协作的疼痛管理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强阿片类药物等。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针灸)、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康复锻炼等。这些方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学科协作:肿瘤疼痛管理往往需要肿瘤科、疼痛科、麻醉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通过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定期随访调整,实现疼痛的全面控制。 四、患者及家属的角色 积极参与: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参与疼痛管理过程,了解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评估疼痛的方法,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心理支持:面对疼痛,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共同面对挑战。同时,患者也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疼痛、提高身体抵抗力。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 五、结语 肿瘤疼痛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主动沟通、精准施治、多学科协作以及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有效减轻肿瘤患者的疼痛负担,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并进,为肿瘤患者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有尊严的治疗环境。 顾炎 南京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