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也称为胃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在胃癌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但手术并非治疗的终点,围手术期的治疗同样至关重要。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手术前的治疗和手术后的治疗,旨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胃癌的病理机制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可能会侵袭胃壁深层组织,甚至穿透胃壁,侵犯邻近器官。胃癌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早期胃癌往往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而晚期胃癌则可能出现上腹疼痛、消化不良、消瘦、黑便等症状。 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脱落,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术前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治疗则有助于消除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 术前治疗 1. 化疗 :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术前化疗有助于缩小肿瘤体积,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同时也可能提高手术的彻底性。 2. 放疗 :利用放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有助于手术的进行。 3.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标志物进行治疗,可以更精准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术后治疗 1. 辅助化疗 :手术后,可能会有部分肿瘤细胞残留在体内。辅助化疗可以帮助消除这些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复发。 2. 辅助放疗 :对于部分高风险患者,如肿瘤侵犯较深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放疗可以进一步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对于某些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胃癌患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治疗策略的选择 围手术期治疗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医生会根据临床指南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 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术前和术后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夏涌 上海孟超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