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mmHg)的情况。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以下级别: 1.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 mmHg且舒张压<80 mmHg 2. 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29 mmHg且舒张压<80 mmHg 3. 高血压1级(轻度):收缩压140-159 mmHg且舒张压90-99 mmHg 4. 高血压2级(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且舒张压100-109 mmHg 5. 高血压3级(重度):收缩压≥180 mmHg且舒张压≥110 mmHg 二、高血压的诊断流程 1. 血压测量:在进行血压测量前,患者应静息5-1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饮料。每次测量应间隔1-2分钟,连续测量2-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血压水平。 2. 重复测量:若初次血压测量结果偏高,建议在不同时间点(如上午、下午、晚上)进行重复测量,以确认是否存在持续性高血压。 3. 排除假性高血压:对血压持续偏高的患者,应排除假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如白大褂高血压等。 4. 确诊高血压:若多次测量血压均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可确诊为高血压。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家族倾向,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2. 年龄:血管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高血压的发病率随之上升。 3. 性别:绝经前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通常低于男性,绝经后风险接近。 4. 饮食: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和过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5. 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6.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7. 吸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8. 精神压力:长期高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大的人群更易患高血压。 9. 其他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四、高血压的饮食营养指导 1. 低盐饮食: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至5克以下,避免食用腌制品和咸菜等高盐食物。 2. 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 3. 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预防肥胖。 4. 增加膳食纤维: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5. 适量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禽、奶制品等,减少红肉摄入。 6. 适量饮酒: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7. 增加矿物质摄入:多食用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坚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8. 适量饮茶:适量饮用绿茶、红茶等,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考虑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的过程。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指导对于降低高血压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干预高血压,以维护心血管健康。 黄昭前 海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