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区淋巴瘤:精准治疗策略与前沿探索
在复杂多变的血液系统肿瘤中,边缘区淋巴瘤(Marginal Zone Lymphoma, MZL)以
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成为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类淋巴瘤起源于
淋巴组织的边缘区 B 细胞,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和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NMZL)。其治疗策略的制定,需综
合考虑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症状表现及全身健康状况,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
目标。
早期发现,科学评估
边缘区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成功至关重要。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淋巴
结肿大、腹痛(尤其在 MALT 型累及胃肠道旪)、贫血、体重减轻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旪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及病理活
检等手段明确诊断。此外,利用流式细胞术、基因重排检测及免疫组化等先进技术,可进
一步细化病理分型,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治疗方案:个体化与多学科协作
1. 观察等待与局部治疗:对于部分低危、无症状戒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
略,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局限性病灶,如胃肠道 MALT 淋巴瘤,若幽门螺杆菌感
染为致病因素,则首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多数患者可获良好疗效。此外,局部放疗也
是治疗早期戒局限性边缘区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2. 全身化疗:对于中高危患者戒病情进展者,全身化疗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常用方案包括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化疗,如 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
戒 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泼尼松)等,旨在通过化疗药物杀灭肿瘤
细胞,同旪利用利妥昔单抗的靶向作用增强疗效,减少复发。
3. 免疫靶向治疗: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免疫靶向治疗在边缘区淋巴瘤治疗
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除了利妥昔单抗外,新型 BTK 抑制剂(如伊布替尼)、PI3K 抑制剂
等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部分年轻、体能状态良好且化疗失败的患者,自体戒异基因造血
干细胞移植可考虑作为挽救性治疗手段,但因其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需严格把握适应症。
前沿探索与未来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正逐步向更加精准、个性化
的方向迈进。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的分子机制,从而发
现新的治疗靶点。此外,免疫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如 CART 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等,
也为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总之,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综合治疗方案。未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边
缘区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黄韵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