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深入了解这一恶性淋巴瘤
在淋巴瘤的众多类型中,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是一种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疾病。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 的主要亚型,DLBCL 以其高度侵袭性和复杂的病理特征,成为了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出发,为您深入解析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 B 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点在于肿瘤细胞体积大, 细胞核等于或大于正常巨噬细胞的核,或超过正常淋巴细胞的 2 倍以上。这些肿瘤细胞 在显微镜下呈弥漫性生长,广泛分布于淋巴结及结外组织,形成异质性肿瘤。DLBCL 具 有高度侵袭性,可迅速增殖并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
DLBCL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免疫异常以及病毒感染(如 EB 病毒、HIV 等)均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DLBCL 还可从其他低度恶性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等) 转化而来,显示了其发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临床表现
DLBCL 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典型症状包括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往往提示疾病已进入中晚期,需引起高度警惕。此外,随着病情的进展,DLBCL 还可能侵犯骨髓、脾脏、肝脏等器官,导致贫血、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当肿瘤压迫周 围组织或器官时,还可能引发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腹痛等。
四、诊断与分期
诊断 DLBCL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等)、组织病理学检 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淋巴结或肿块的穿刺活检, 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可明确诊断。此外,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DLBCL 可分为Ⅰ-Ⅳ期,不同分期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存在差异。
五、治疗与预后
DLBCL 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化疗是 DLBCL 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 R-CHOP 等。免疫治疗如利妥昔单抗的应 用,显著提高了 DLBCL 的治疗效果。对于局部病灶,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此外, 靶向治疗如抗 CD20 单抗等也在 DLBCL 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DLBCL 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IPI 评分低危的患者 5 年生存率可达 70%-80%, 而 IPI 评分高危或特殊类型的 DLBCL 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 治疗对于提高 DLBCL 的预后至关重要。
结语
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恶性淋巴瘤,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 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深入了解 DLBCL 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 一疾病,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 DLBCL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
李鹏飞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