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疾病原理与全面了解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 群,其主要特征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这一综合征反映了肾脏功能 受损的严重状态,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异常。本文将基于疾病原理知识,为您全面解析 肾病综合征。
一、疾病原理
肾病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在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能有效地将血 液中的水分、小分子物质及部分电解质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同时阻止大分子蛋白质 通过。然而,在肾病综合征中,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使得大 量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进入尿液中,形成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的丢失不仅会导致低蛋白血症,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低蛋白血症使得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引起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 此外,肝脏在应对低蛋白血症时会增加脂蛋白的合成,同时脂蛋白的分解减少,导致高脂血 症的发生。
二、病因分类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由肾脏本身的病变引起,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 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以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这些病变直接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肾病综合征的发生。
2.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病毒性肝 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性等。这些疾病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感染、 炎症等机制损伤肾小球,从而引发肾病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
- 大量蛋白尿:每日尿蛋白量超过 3.5 克。 - 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 - 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 高脂血症: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贫血、感染等伴随症状。
四、治疗原则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一般治疗包括合理饮食、适量 运动、充足睡眠等;对症治疗主要针对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进行治疗;病因治疗则根据原 发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总之,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肾脏疾病,其发病原理涉及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和多种病理 生理变化。通过全面的了解和治疗,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孙志强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