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科普
膜性肾病,作为肾脏疾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变化, 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在 50 岁到 70 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膜性肾病的原理、症状、治疗及日常防护,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 疾病。
一、膜性肾病的原理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简单来说,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针对 肾小球足细胞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在肾小球足突下和上皮下沉积,形成电子致密物。 这些沉积物会激活补体系统,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进而损伤足细胞,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引起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
二、膜性肾病的症状
膜性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大量蛋白尿、严重的水肿、高脂血症以及低蛋白血症。由于低 蛋白血症,患者常出现重度浮肿,甚至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此外,部分患者还可 能出现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三、膜性肾病的治疗
膜性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肾功能状况以及患者 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目前,西医治疗膜性肾病主要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如糖皮质 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肾脏损伤。治疗周期一般较长,约为两年左右。 中医在治疗膜性肾病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膜性肾病与脾肾亏虚密切相关,治疗时 注重调理脾肾,以补肾健脾为主。通过消除水肿、提高血浆蛋白含量以及防止疾病复发等阶 段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日常防护
对于膜性肾病患者来说,日常防护同样重要。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病情 加重。其次,饮食要低盐、低脂、高蛋白,但需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肾 脏负担。同时,要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保持营养均衡。此外,预防感染也是关键,患者应避 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保持个人卫生,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膜性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肾脏疾病。通过了解疾病的原理、症状及 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患者的日常防护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 节,只有做到全方位的管理和照顾,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程根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