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科学应对,确保安全有效
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以其独特的机制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显 著疗效。然而,免疫治疗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 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本文旨在科普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策略,帮助患 者和医护人员科学应对,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认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恢复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 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调节失衡以及免疫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浸润。常见的免疫 治疗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毒性、内分泌毒性、呼吸系统毒性、肝毒性、胃肠毒性、血液学毒性 等,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二、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管理
1. 皮肤毒性
皮肤毒性是免疫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皮疹、瘙痒、白癜风等。轻度皮疹可 继续免疫治疗,同时使用局部润肤剂和口服抗组胺药物;中度皮疹则需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重度皮疹则需暂停免疫治疗,并考虑使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 内分泌毒性
内分泌毒性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轻度无症状者可继续免疫治疗,有明 显症状者需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如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甲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3. 呼吸系统毒性
非感染性肺炎是免疫治疗常见的呼吸系统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根据肺炎 的严重程度,可采取密切观察、暂停免疫治疗、激素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等措施。
4. 肝毒性
肝毒性表现为肝炎、转氨酶升高等。根据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继续观察、暂停免疫治疗或 给予激素治疗。严重肝损伤者需停用免疫治疗,并考虑使用静脉激素治疗。
5. 胃肠毒性
胃肠毒性包括结肠炎、小肠炎等,严重时可导致肠穿孔。患者需监测体重、饮食和排便情况, 避免高纤维、油腻、生冷及乳制品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给予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
6. 血液学毒性
血液学毒性包括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等。一旦出现血液学毒性,需停用免疫 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支持治疗。
三、综合管理策略
1. 早期识别与评估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及时发现和评估是管理的关键。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 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评估,判断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继 续免疫治疗并密切观察;对于中重度不良反应,则需暂停或终止免疫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对 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3. 多学科协作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肿瘤科、皮肤科、内分泌科、呼吸科、 消化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应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
4. 患者教育与支持
患者教育是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免疫治疗的作用 机制、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耐 受性。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结语
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不良反应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早期识别与评估、个 体化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以及患者教育与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 风险和影响,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深入 研究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相信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更 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姜雷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