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症状与疾病原理科普
膜性肾病,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 多样。本文将从疾病原理出发,为您介绍膜性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背后的医学知识。
疾病原理
膜性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这种病理改变导致肾 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形成蛋白尿。同时,由于蛋白质 的丢失,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下降,进而引发低蛋白血症、水肿等一系列症状。此外,肝脏 在应对低蛋白血症时会加速合成蛋白,包括脂蛋白,从而导致脂代谢紊乱。
主要症状 1. 蛋白尿:膜性肾病患者最显著的症状是大量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远超正常值,甚 至可达每天数十克。这种蛋白尿的特点是尿液表面常有一层厚厚的泡沫,且泡沫持久不消。 2. 低蛋白血症:随着蛋白质的持续丢失,患者血液中的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当低于 30g/L 时,即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不仅导致水肿,还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药物代谢。 3. 水肿:低蛋白血症使得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透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水 肿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双下肢、眼睑等低垂或疏松组织处最为明显。严重的水肿 可伴有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4. 脂代谢紊乱:肝脏在合成蛋白的同时,也会合成过多的脂蛋白,导致血脂升高,出现高 脂血症。这种脂代谢紊乱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其他症状:部分膜性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高血压、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等症状。 此外,由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肾静脉血栓及肺栓 塞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诊疗建议
膜性肾病的诊断依赖于肾活检病理结果,治疗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一 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感染、低盐低脂饮食等。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的患者,需要使用激 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抗凝治疗也是膜性肾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以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膜性肾病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复杂。了解膜性肾病的症状和疾病原 理,有助于患者及早识别病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隋准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