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诊断:从原理到实践的医疗科普
肺癌,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一种起源于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 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肺癌的诊断过程,对于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和提升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肺癌的病理基础、诊断方法及预防策略三个 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肺癌的病理基础
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细分为鳞癌、腺癌、 大细胞癌等,其中鳞癌和腺癌最为常见。这些癌症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少数源于 支气管腺体或肺泡上皮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 降低、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内因,以及吸烟、职业和环境暴露等外因。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烟雾中含有超过 3000 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 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等具有强致癌性,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 DNA 损伤,进而引发癌变。此外,长期接触石棉、砷、铬等职业致癌物,以及空气污染,特别是 工业废气,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二、肺癌的诊断方法
肺癌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等多方面信息。
1. 病史与临床症状
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
胸闷、气促等症状。特别是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经药物治疗或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或 无效,应引起高度警惕。对于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的人群,更应关注自 身健康状况。
2.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胸部 X 光片、CT(包括普通 CT 和增强 CT)、 PET-CT、核磁共振等。其中,胸部 CT 因其高分辨率和敏感性,成为肺癌筛查和诊断的首选 方法。通过 CT 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结节、肿块及周围组织的改变,帮助医生初步判断 病变性质。PET-CT 则能进一步评估肿瘤代谢活性,对肺癌的分期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 意义。
3.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通过获取患者的肺组织或细胞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 察,确认是否存在癌细胞及其类型。获取病理标本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 检、胸腔镜活检等。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者,建议 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肺癌的预防策略
鉴于肺癌的高发性和严重性,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策略:
1. 戒烟与避免二手烟暴露
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肺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避免二手烟
暴露也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2.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使用环保装修材料,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
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3. 职业防护
从事与肺癌发生相关职业的人群,如石棉工人、煤矿工人等,应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定,
佩戴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体检。
4.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油炸、煎炒等高油烟烹饪方式,降低
油烟对呼吸道的刺激。
5. 定期体检
特别是 40 岁以上、长期吸烟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癌筛查,如低剂量薄
层螺旋 CT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癌并及时治疗。
总之,肺癌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了解肺癌的病 理基础、掌握正确的诊断方法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雷小莉
河南省人民医院本部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