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结直肠癌,作为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
升趋势,尤其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和第五位。了解结直肠
癌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对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探析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约 20%的大肠癌患
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特定基因的变异会增加个体患病风险。这些基因变异可能通过
影响细胞增殖、凋亡戒 DNA 修复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
饮食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结直肠癌的另一大诱因。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膳食纤
维的饮食模式被广泛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高脂肪饮食可刺激胆汁酸分泌,增
加肠道内致癌物质的生成;而低膳食纤维饮食则减少了粪便体积,延长了粪便在肠道内的
停留时间,为致癌物质与肠道黏膜的接触提供了更多机会。
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除了饮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吸烟、过度饮酒以及长期
的精神压力等,也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潜在风险因素。此外,环境因素如工业污染、农药
残留等也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态,间接促进肿瘤的发生。
非癌性疾患的演变:某些非癌性的肠道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及腺瘤等,
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逐步演变为大肠癌。这些疾病在肠道内形成的慢性炎症环境,为肿
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预防策略
均衡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新鲜蔬
菜和水果的比例。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致癌物
质与肠道黏膜的接触。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肠道
蠕动,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同时,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也是预
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与筛查:对于存在家族遗传史戒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常
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早期发现并切除肠道息肉戒腺瘤等病变,
可以有效阻断其向大肠癌的演变过程。
积极治疗非癌性肠道疾病: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等非癌性肠道疾
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癌变风险。
结语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通过
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与筛查以及积极治疗非癌性肠道疾病等措施,我
们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同时,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度,加强健康教
育宣传,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守护肠道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王伟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