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基础知识:医疗科普全解析

2024-08-08 08:21:02       330次阅读

胃癌的基础知识:医疗科普全解析

胃癌,作为一种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尤其是在我国,更是位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了解胃癌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早期发现及 有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胃癌的病理原理、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 法及治疗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一、胃癌的病理原理

胃癌主要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异常增生和恶变, 最终形成肿瘤。胃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但绝大多数属于腺癌,即肿瘤细胞具有腺体分化的特 征。这些腺癌细胞可以扩散至胃壁各层,甚至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发病因素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胃癌病史的人群,其患病风险显著增加。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林奇 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更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2. 饮食习惯:长期食用烟熏、腌制、高盐、油炸等食品,以及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 良习惯,均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能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进而增加癌变的风险。 4. 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差等,也可 能与胃癌的发病有关。

三、临床表现

胃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上腹不适、嗳气、食欲减退等,这些症 状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 贫血、持续性上腹痛、呕血及黑便等症状。晚期胃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水、恶液 质等严重表现。

四、诊断方法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 CT、 MRI 等,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转移。内镜检查(如胃镜)是诊 断胃癌的重要手段,通过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以确诊。此外,血清胃蛋 白酶原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辅助检查也有助于胃癌的诊断。

五、治疗策略

胃癌的治疗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及

免疫治疗等。早期胃癌患者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以提高疗效。中晚期胃癌 患者则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语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了解胃癌的基础知识,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预防、早期发现及有效治疗这一疾病。通过改善饮食习惯、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 感染、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等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胃 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朱兆承

河南省肿瘤医院

下一篇胰腺肿瘤:消化道深处的隐形威胁
上一篇胃癌晚期一线治疗的原理知识:深入剖析与医疗科普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