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 置管后血栓的处理与预防
在医疗领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尤其在需要长 期输液、化疗或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中。然而,PICC 置管后,患者有时会出现血栓这一并 发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了解和处 理 PICC 置管后的血栓问题至关重要。
一、PICC 置管后血栓的形成原因
PICC 置管后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凝血 功能异常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置管时间过长、导管材料的选择、患者的年龄、基 础疾病等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PICC 置管后血栓的处理方法
1. 抗凝治疗:当发现 PICC 置管后出现血栓时,首先应考虑进行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可以抑 制凝血酶的活性,阻碍血小板聚集,从而减缓血栓的发展,促进原有血栓逐渐溶解吸收。常 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2. 溶栓治疗: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可以采用溶栓治疗。通过静脉血管注射溶栓药物(如 阿替普酶、尿激酶等),将血管内堵塞的血栓溶解掉,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血流。但 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在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3. 机械性血栓清除:在某些情况下,如血栓较大或位置较深,可以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进行治疗。这种方法通过特殊的导管和器械,将血栓取出或破碎,以达到清除血栓的目的。 4. 拔除导管:如果血栓已导致导管功能丧失,或患者存在抗凝禁忌、规范进行抗凝治疗的 情况下症状仍持续进展,则需要考虑拔除导管。在拔除导管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是否重新置管或采用其他给药途径。
三、预防 PICC 置管后血栓的措施
1. 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在置管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保置管是必要且合理 的。 2.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和型号,以减 少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 3. 加强导管护理:置管后应加强对导管的护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 4. 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多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5. 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在置管期间,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凝血功能异常。
总之,PICC 置管后血栓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栓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预防措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 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陈军
安徽省立医院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