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诊断技术:从筛查到确诊的全面解析
肝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诊断方法也日益丰富和精准。本文将从筛 查、影像学诊断、血清学标志物及病理学检查等方面,详细介绍当前肝癌的诊断技术及 其在治疗方向上的应用。
一、筛查与监测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长 期过度饮酒者、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对于 这部分人群,定期进行筛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关键。
筛查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超声显像因其无创、便捷、 经济的特点,成为临床筛查肝癌的首选方法。而 AFP 作为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 升高往往提示肝癌的可能。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 6 个月进行一次筛查,以便早期发现 病变。
二、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诊断在肝癌的确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彩超、动 态增强 CT、MRI 扫描、PET/CT 等。
彩超作为临床筛查肝癌的常用手段,能够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对于疑似肝癌的病 例,需进一步行动态增强 CT 或 MRI 扫描,这些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强化特点,即 “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这是肝癌的典型影像学特征。
PET/CT 扫描则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通过检测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为 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血清学标志物
血清 AFP 是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的常用且重要指标。然而,并非所有肝癌患者 AFP 都 会升高,对于 AFP 阴性的患者,可以借助 DCP(异常凝血酶原)、基于 7 个 microRNA 组合的检测试剂盒、AFP-L3 等新型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
四、病理学检查
虽然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查能够高度提示肝癌的诊断,但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肝癌诊断的金 标准。肝穿刺病理活检通过直接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能够明确肿瘤的类型、 分化程度及浸润范围,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依据。
然而,肝穿刺病理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存在出血、随针道转移等风险,因此临床应用时 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五、治疗方向
肝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和多种治疗方法并存。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 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则可采用局部治疗(如 消融治疗、TACE 等)、系统抗肿瘤治疗(如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 疗等)以及肝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
总之,肝癌的诊断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血清学 标志物及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通过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肝癌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鲍艳娥
沧州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