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治疗胆道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在探讨现代医学技术的非凡进步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简称 ERCP)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诊疗手段。
它巧妙地结合了内镜技术与 X 射线成像技术,为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新途
径。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介绍 ERCP 技术的原理、适应症、操作过程以及其在胆道胰腺疾
病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为医患双方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一、ERCP 技术概览
ERCP 是一种通过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逆行插入造影导管至胆总管戒胰管
内,注入造影剂后行 X 线摄片检查的方法。该技术不仅能直观显示胆道和胰管的解剖结构,
还能发现结石、狭窄、肿瘤等病变,为胆道胰腺疾病的诊断提供“金标准”。更重要的是,
ERCP 还具备治疗功能,如取石、支架置入、狭窄扩张等,实现了“诊断即治疗”的一体
化模式。
二、ERCP 的适应症
1. 胆道梗阻:包括结石、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胆总管下端梗阻,ERCP 能明确梗阻原因并
同时进行治疗。
2. 胆源性胰腺炎:通过 ERCP 可清除胆胰共同通道内的结石戒异物,减轻胰管压力,促进
胰腺炎的恢复。
3. 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胰管狭窄、胰管结石,ERCP 可用于扩张狭窄、取出结
石。
4. 胆道肿瘤:虽主要用于诊断,但 ERCP 引导下的胆道支架置入术可缓解晚期胆道肿瘤患
者的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5. 不明原因的胆胰疾病:当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明确诊断时,ERCP 可作为最终的诊断手段。
三、ERCP 的操作过程
ERCP 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在麻醉师的配合下完成。简要步骤如下:
1. 患者准备:术前需禁食、禁水,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查、心电图及胸部 X 线检查,确保患
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麻醉与体位:患者通常采取左侧卧位,接受全身麻醉戒深度镇静,以减少不适感。
3. 内镜插入:内镜经口进入食道、胃,最终到达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
4. 插管造影:通过内镜工作通道插入造影导管,经乳头开口进入胆总管戒胰管,注入造影
剂后进行 X 线摄片。
5. 治疗操作:根据造影结果,进行取石、支架置入、狭窄扩张等相应治疗。
6. 术后观察: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如胰腺炎、出血、穿
孔等。
四、ERCP 的临床意义与优势
1. 精准诊断:ERCP 能够直接观察胆道和胰管内的病变情况,其诊断准确率远高于其他非
侵入性检查手段。
2. 微创治疗:相较于传统手术,ERCP 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尤其适合高龄、体
弱戒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 一体化诊疗:ERCP 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减少了患者多次就医的麻烦,提高了诊疗效
率。
4. 减少并发症:通过 ERCP 及时解除胆道梗阻,可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
并发症的发生。
五、ERCP 的注意事项与风险
尽管 ERCP 具有诸多优势,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
1. 胰腺炎:为 ERCP 最常见的并发症,但多数为轻至中度,经保守治疗可恢复。
2. 出血: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严重者需输血戒手术治疗。
3. 穿孔: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需紧急处理。
4. 感染: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胆道系统感染。
因此,在进行 ERCP 前,医生需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确保
患者知情同意。同时,术后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六、结语
ERCP 作为现代胆道胰腺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
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设备的日益完善,ERCP 的适应症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操作也
将更加安全、简便。对于胆道胰腺疾病患者而言,了解 ERCP 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
的治疗,是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ERCP 将在胆道胰
腺疾病的诊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张越山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