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定义、原理与医疗科普
食管癌,全称为食管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的严重疾病。食管作为连接咽部 和胃部的中空管道,负责将食物和液体从咽部输送到胃中进行消化。然而,当食管黏膜层的 细胞发生恶性转变时,便形成了食管癌。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管癌的定义、发病原理以及相关 的医疗知识,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一、食管癌的定义
食管癌,医学上称为 esophageal cancer(EC),是原发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 瘤。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食管癌主要分为鳞癌和腺癌两大类,其中鳞癌占绝大多数(约 90%),腺癌占少数(约 10%)。食管癌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 的八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癌症之一。
二、食管癌的发病原理
食管癌的发病原理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尽管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但已发现多种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1.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过烫、过凉、粗糙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热茶、烈酒、槟榔、 腌制食品等,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损伤,诱发食管癌。此外,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也会 增加食管黏膜的摩擦和损伤,促进癌变的发生。
2. 致癌物质: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是公认的食管癌致癌物质。亚硝胺主要存在于腌 制食品、霉变食物及部分饮用水中,其前体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 水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显著增高,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同时,霉菌毒素如镰刀菌、 黄曲霉菌等也能促进亚硝胺的合成,增强致癌作用。
3. 营养因素:饮食缺乏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维生素 A、B2 和 C 等营养素的缺 乏,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护食管黏膜的健康至关重要,缺乏时易导 致黏膜上皮的增生和癌变。
4. 遗传因素:食管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食管癌高发地区,有阳性家族史 者可达 25%-50%。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基因表达和代谢过程,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敏 感性,从而诱发食管癌。
5. 慢性刺激与疾病:慢性食管疾病如腐蚀性食管灼伤、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等患 者,由于食管内容物滞留而致的慢性刺激,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食管上皮的增 生、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异常改变,也可能成为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三、食管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患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难咽干的食物,随后逐渐发展
为半流质食物难以下咽,最终甚至水和唾液也无法咽下。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 烧灼感、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
食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CT 扫描、内镜超声、胸腔镜和腹腔镜等 现代医疗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食管内部的病变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PET 扫 描等高端检查手段则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四、食管癌的治疗与预防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靶 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早期食管癌患者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即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而中晚期患者则需采用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预防食管癌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食用过烫、过凉、粗糙或 刺激性强的食物,减少腌制食品和霉变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补充足 够的营养素;保持饮食均衡和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和筛查也是预防食管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结语
食管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深入了解食 管癌的定义、发病原理以及相关的医疗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 防措施。同时,对于已经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来说,及时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也是提高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张国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