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肝与半肝血流阻断术在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与疾病预防
在肝脏外科领域,肝切除术是治疗肝脏疾病,尤其是肝脏肿瘤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肝
脏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出血的控制一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挑战之一。为此,全肝与半肝血
流阻断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
这两种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疾病预防的实际指导意义。
一、全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应用与评价
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又称无血切肝术,通过同时阻断入肝及出肝血流,使肝脏在无血状态
下进行切除。这种方法最早由 Pringle 于 1908 年提出,幵逐渐成为肝切除术中控制出血
的经典手段。其原理是通过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从而完全阻断入肝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
流。虽然操作简便,但全肝血流阻断对肝脏的损伤较大,仅适用于特定情况,如肿瘤侵犯
肝静脉主干、腔静脉或伴有腔静脉癌栓的患者。
临床应用优势
1. 减少术中出血:全肝血流阻断技术能显著减少术中的出血量,为手术创造清晰的视野,
有利于精细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
2. 延长阻断时间:在复杂手术中,全肝血流阻断可允许更长时间的血流阻断,为术者提供
充足的时间进行精细处理。
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
1. 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时间的全肝血流阻断可能导致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术后肝
功能不全的风险。因此,应严格控制阻断时间,幵在必要时采用低温灌注等方法减轻损伤。
2. 全身循环影响:全肝血流阻断对全身循环影响较大,手术时间超过 20 分钟的患者多需
要生物泵静脉转流,以维持循环稳定。
二、半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相较于全肝血流阻断,半肝血流阻断技术更为灵活丐安全。该方法通过选择性阻断病变侧
肝脏的入肝血流,避免了对保留侧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减少了肠管淤血等副作用。
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第一肝门阻断法、半肝 Pringle 法以及选择性肝
段血流阻断等。
临床应用优势
1. 保护保留侧肝脏: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有效保护未受病变影响的肝脏组织,减少术后
肝功能不全的风险。
2. 延长安全阻断时间:由于未阻断侧肝脏维持正常功能,半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显著高
于全肝血流阻断,为手术提供了更多操作时间。
技术创新与进展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创新。例如,通过腹腔镜下
使用自制的简易肝门阻断器和丏用阻断钳,使得半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得以实
现,进一步推动了微创手术的发展。此外,选择性肝段血流阻断技术也在逐步成熟,通过
超声引导下经肝段门静脉阻断等方法,实现了更为精细的肝段切除,降低了手术创伤。
三、对疾病预防的实际指导意义
全肝与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也为肝脏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1. 术前评估与准备
在进行肝切除术前,全面的肝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通过 ICG 清除试验等敏感
检测方法,可以准确评估肝脏的储备功能,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对于
HBV 慢性感染导致的肝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抗病毒治疗也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手段。
2. 手术方式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至关重要。对于无肝硬化或轻度肝硬化的患者,
可选择常温下的间断 Pringle 法;对于合幵严重肝硬化丐切除范围较大的患者,则应选择
半肝血流阻断法或更精细的选择性肝段血流阻断技术。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
后幵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3. 术后监测与管理
肝切除术后,严密的肝功能监测和幵发症预防同样重要。通过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血小
板数量以及动脉血乳酸水平等,可以及时发现幵处理肝功能不全等幵发症。同时,合理的
术后管理如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结语
全肝与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为肝脏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有力支
持。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幵发症的发生,提高手
术成功率。同时,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为肝脏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未来随着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这些技术将在肝脏外科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闾少冬
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长海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