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精准微创,守护生命
在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诊疗手段,正逐步成为肝胆外科领域不 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为众多肝胆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本 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原理、优势及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
介入手术,全称介入性放射学手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如 X 光、CT、MRI、超声等)的引 导下,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皮肤切口,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介入器材送达体内病变 部位,进行诊断或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这种技术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 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实现了精准治疗与最小创伤的完美结合。
二、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优势
1. 微创性:介入手术通过微小的皮肤切口或自然孔道进行操作,减少了手术创伤,加快了 患者恢复速度,降低了并发症风险。 2. 精准性: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能够精确定位病变部位,实现精准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 3. 可重复性: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复发的患者,可以重复进行介入治疗,以增强疗效。 4. 适用范围广:介入手术适用于多种肝胆疾病,包括肿瘤、血管瘤、结石等,为不同病情 的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三、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常见应用
1. 肝癌的介入治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 外科手术切除的机会。此时,介入治疗成为控制肝癌的重要手段。肝癌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射频消融术(RFA)等。
- TACE:通过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达肝动脉分支,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阻断肿瘤供血, 同时使肿瘤局部接受高浓度的化疗药物,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 RFA: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通过穿刺针将电极插入肿瘤内部,使肿瘤组织在高温下凝 固坏死。该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肝癌病灶。
2. 肝脏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肝脏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当其破裂出血时,可危及生命。介入治疗通过血管穿刺,找 到滋养血管瘤的血管,行超选择性阻断,必要时可注入栓塞剂,使血管瘤缺血萎缩,达到治 疗目的。
3. 肝结石的介入治疗
对于部分肝胆管结石患者,尤其是结石位置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了一种 有效的治疗选择。通过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可以清除胆管内结石,恢复胆道通畅。
4. 肝脏良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除了上述疾病外,介入手术还广泛应用于肝脏良性疾病的治疗,如肝囊肿、肝脓肿等。通过 穿刺引流、注射硬化剂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四、注意事项与未来展望
虽然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介入治疗。医生 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需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治疗风险等因素。同时,患者在接受 介入治疗后,也需严格遵守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介入器材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和深入。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技术的涌现,为肝胆疾病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 疗方案。
总之,介入手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肝胆外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传统手术的重要 补充,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让我们共同期待介入手术在肝胆外科领域的更多 突破与成就!
侯刘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