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向

2024-08-26 03:29:55       648次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向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 RA)是一种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自 身免疫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关。 RA 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病变等。为了准确诊断 RA,国际上普遍采用一系列诊断标准,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美国风湿病学院(ACR)于 1987 年提出的标准,以及国内基于该标准的进一步细化。

ACR 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晨僵:关节在晨起时出现胶粘着感,持续时间至少 1 小时,且连续出现 6 周以上。 2. 关节炎:至少有 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持续 6 周及以上。 3. 手关节肿胀: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区至少有 1 处肿胀,持续 6 周及以上。 4. 对称性关节炎:左右两侧对称的关节同时受累,持续 6 周及以上。 5. 类风湿结节:查体时发现皮下类风湿结节。 6. 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清 RF 检测阳性。 7. 影像学检查:受累关节 X 光片检查可能表现出骨质疏松或关节间隙狭窄。

满足上述标准中的 4 项及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国内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 和细化,强调了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等症状 的持续时间及 X 线表现。

实现 RA 的达标治疗

RA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早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关 节损伤和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理念已得到国际风湿病医 生的广泛认可,其核心目标是将炎症或病情活动度降至较低水平或达到临床缓解。

达标治疗的具体措施

1. 早期治疗:RA 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开始治疗。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关节 损伤至关重要。

2. 规范用药:RA 的治疗药物多样,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抗风湿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 剂和小分子靶向制剂等。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如甲氨蝶呤是 RA 治疗的基石,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则为难治性 RA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治疗方 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3. 联合治疗:单一药物治疗未达标时,建议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药物以增强疗效。联合用 药可以是传统合成 DMARDs 之间的联合,也可以是传统合成 DMARDs 与生物制剂或靶向合 成 DMARDs 的联合。

4. 定期监测与随访:RA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情活动度和药物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监测指标包括 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简化疾 病活动指数(SDAI)等。对于中/高疾病活动度的患者,建议每月监测一次;治疗达标后, 可每 3-6 个月监测一次。

5. 生活方式调整:RA 患者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禁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适当 运动。肥胖和吸烟不仅增加 RA 的发病率,还会加重病情。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 关节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6. 心理支持:RA 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心理疏 导在 RA 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医师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增强其接受规范治疗的信心, 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通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定期监测 与随访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的预后和减药。达标治疗理念的提出 和实施,为 RA 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挑战。未来,随着对 RA 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治疗 药物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 RA 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杨斌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

下一篇智齿冠周炎:从原理到治疗的全面解析
上一篇孩子患病,家长的科学应对与医疗支持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