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科普:正确认识跟痛症

2023-07-26 09:04:41       54次阅读

1.跟痛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跟痛症是由足跟脂肪垫退变、跖筋膜炎、跟骨内高压、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足的结构异常、神经卡压等因素引起。它是以足跟部疼痛、酸胀麻木及行走障碍为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好发于 40~60 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且以肥胖者多见。由于社会老龄化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的人数逐年增加,跟痛症患者也逐步上升。

2.跟痛症的病因

跟骨痛患者通常在触及足底内侧跟骨区域时会感到疼痛,其病因尚不清楚,常见病因包括:(1)足底筋膜炎,是成年人足跟痛的最常见原因。足底筋膜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无论生活方式如何(活跃或久坐),均可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人,足底跟痛患者的疼痛与筋膜厚度密切相关。(2)跟骨骨刺,女性和肥胖是跟骨骨刺形成的危险因素。性别和跟骨骨刺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系,足底跟骨骨刺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跟骨倾斜角可能在跟骨骨刺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足跟脂肪垫萎缩,足跟脂肪垫是一种特殊的软组织结构,由脂肪组织形成,覆盖在跟骨的下方和后方,提供足跟的缓冲和减震作用,减震软组织由真皮和专门的脂肪垫组成。足跟脂肪垫的病变很少见,但足跟脂肪垫萎缩很常见,可能是导致虚弱的足跟痛的原因且足跟疼痛的患者脚后跟的后跟垫较薄,跟骨下脂肪垫的厚度明显减少。(4)腿脚肌肉组织触发点,足部肌肉无力会导致足部畸形、疼痛和残疾。专注于足部内在肌肉力量和功能控制的脚趾屈肌和足弓练习可以减轻足部畸形和残疾的进展。在足跟痛患者中,四脚架中的主动触发点和短屈肌是最普遍的,足底活动性触发点能够引起脚后跟疼痛症状。足跟痛患者中更多的活动性触发点与更高的疼痛和相关的残疾相关。(5)其他:神经性跟痛、跟骨高压症、跟骨应力性骨折、跟骨骨质疏松等均可导致跟痛症。

3.跟痛症的治疗

3.1物理治疗,跖筋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械负荷过重和跖筋膜张力的增加,因此在治疗方面要 关注减轻机械负荷和降低跖筋膜张力的相关生物力学因素。包括:粘胶束带或捆扎带,鞋垫(非处方),如:定制并穿戴足部矫形支具和减轻体 重等措施。

3.2跖筋膜拉伸锻炼,许多跖筋膜炎患者合并有腓肠肌紧张及足内翻现象;在治疗跖筋膜炎的各个 阶段都要关注导致足内翻的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 疗;跖筋膜的拉伸运动对紧张的腓肠肌及足内翻也有治疗作用。

3.3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跖筋膜炎急性期有临床意义,但尚无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该观点.

3.4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而且恢复时间短,患者一般能在几天之内行走并恢复活动能力,因此认为冲击波治疗是治疗足跟痛有价值的选择。

3.5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能起到消炎、消水肿的作用。

3.6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熏洗、灸法、中药涂擦等。

3.7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包括跖筋膜切开术、腓肠肌松解延长术、跟骨减压术等。

文字作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李伟举

大众健康
下一篇慢性疼痛科普:慢性疼痛的治疗——骨骼肌肉疼痛、头痛等肌紧张的诊断与治疗
上一篇慢性疼痛科普:腰椎间盘突出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