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息肉一定要小心,癌变率几近100%

2021-06-21 10:13:28       280次阅读
息肉是一种出现在黏膜上的赘生物,临床上的息肉分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只要是有黏膜的部位,都有可能长出息肉,比如肠道息肉、胃息肉、鼻息肉等都是常见的疾病。我们在发现息肉时,大多还处于良性状态,但是有部分息肉却存在癌变的可能。



据有关研究表明:大约将近80%的结肠癌是由结肠息肉癌变来的。结肠息肉是指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肠息肉高发年龄段人群,肠癌就高发。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防止肠癌要从防止肠息肉开始。医学上对腺瘤性息肉发展到肠癌的时间划分了三个分水岭:5年、10年和20年,而这是三个时间分段癌变的概率分别为3%、8%和24%。而且随着时间变长,腺瘤性息肉变得越大、越多,癌变的风险也会越高。也就是说,越早发现并切除这类肠息肉,就越有可能在癌变之前消除隐患。

 
息肉生长缓慢,在发病初期没有较明显的症状,即使偶有表现,也与其他胃肠疾病相似,常常难以引起患者关注。
并非所有肠息肉都会癌变,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出现癌变的可能性非常低。但若息肉属于绒毛状或管状腺瘤,那么发生癌变的概率则成倍增加。腺瘤性息肉是医学上公认的大肠癌前病变,有数据显示,95%的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大家如果发现这类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家族史肠息肉,患癌风险增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直系亲属中患结直肠息肉的人越多,那么其家属结直肠癌的风险也越高。如果同时患息肉、结直肠癌的直系亲属≥2名,那么家属的肠癌风险会增加400%。
肿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一种肠癌癌前病变。父母有一方患有此病,遗传给子女的几率在50%左右。若置之不理,发展到后期几乎100%形成肠癌或胃癌,其中40~45岁的恶变率最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再加上年轻人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肠癌风险成倍增长。对于类似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恶性程度高的息肉,早期发现并进行全结肠切除术,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因此,普通人群的肠镜筛查应提前到35~40岁。如果是FAP高危人群,通常从1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肠镜,35岁后每3年做一次肠镜。
 
 
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平均10年左右,但若不及时干预,很可能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检查手段有结肠镜、钡灌肠、肛门指诊等,通过筛查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将肿瘤风险降到最低。



大众健康
下一篇多地疫情警报!疫情防控 时刻不能松懈!
上一篇脂肪肝的风险远不止肝癌!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